2025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划之年,更是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为更好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落实省委“四高四争先”的战略部署,郑州轻工业大学始终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引擎,锚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以“学科高峰突破、交叉融合创新、治理效能提升”为主线,着力构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学科动态调整机制,持续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逐步打造出“一流引领、重点突破、整体跃升”的良好局面,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对标高质量发展标准,强化学科硬核实力建设
作为行业特色突出的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区域和轻工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大使命。学校以“四个面向”为基础,坚持分类规划、分层建设、分步实施,凝练特色优势,深化学科内涵。“十四五”期间,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并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氢能科学与技术”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22个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牵头组建中原食品实验室,深度参与“嵩山”“龙门”等3家省实验室和9家省创新联合体建设。依托优势学科,学校获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已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4个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评价。优质学科平台和创新团队持续壮大,牵头重组面制食品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冷链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获教育部培育建设,学科“龙头地位”更加凸显。
奋力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一流学科发展体系
为奋勇争先融入新发展格局,立足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发展实际,秉持“创一流、强特色、固基础、促交叉”的理念,持续推动学科转型升级。对接河南省28个重点产业链的科技和人才需求,构建了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四轮驱动”的学科体系,形成了传统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基础学科相互支撑,关联生长的学科分类发展模式。围绕“一流学科”创建,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郑州轻工业大学一流学科创建方案》《郑州轻工业大学关于设立一流学科创建特区的实施办法》系列文件,突出建设重点,持续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进学科学院调整优化,全面加强省级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推动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迭代升级,设计学、人工智能等新兴交叉学科换道领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量子科学与技术等未来学科布局建设。聚焦国家和产业急需,加强建设人工智能、新材料、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特需急需学科。创新学科学院组织形态,持续推进量子科技研究院、新能源科技研究院、未来氢能技术学院、生命健康研究院建设,学科学院高质量发展格局更加凸显。
推行高效能治理模式,优化学科生态机制
以有组织学科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科组织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学科从自我发展向有组织模式转变。学科发展模式从均衡发展向非均衡分类发展改变,学科发展界限从壁垒坚固向开放融合转变,学科要素从分散向聚合转变。坚持目标驱动和资源驱动,强化学科建设的目标导向与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学科发展规划。从“明确任务、找准要素,优化资源、部门联动,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维度,完善学科建设的设置程序、运行管理制度等,建立了“以实力要资源,以贡献求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确保优质资源向优势学科、重点任务流转,激发各学科发展动能。加强资源统筹,打破学院壁垒,整合传统优势学科与新兴领域资源,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态体系。
聚焦产业需求攻关核心技术,优势学科应用成果多点突破
紧密对接河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在高端装备、先进化工材料、现代食品、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在高端装备领域,攻克大型锻铸件制造、新能源客车、隧道掘进、煤矿综采等高端装备领域智能制造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助力河南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氢能科学与技术学科首创“绿氢制备-氢存储-氢燃料电池-氢能系统管理-车载工程化”的氢能产业链研究思路,解决制约绿氢制备与存储等氢能产业发展的“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食品科学与技术学科聚焦速冻产业痛点,解决了机制汤圆水分调质技术缺乏、品质劣变等难题,形成了提质增效和新品创制关键技术,支撑河南省速冻汤圆食品加工保持全国第一地位。在电气与信息技术领域,面向移动群体的网络内容智能分发关键技术及应用,解决了群体移动行为感知难、内容分发协同管控难、智能分发与隐私保护兼顾难三大技术难题。研发了国内首套纺纱全流程数字化系统,实现了智能化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创新性应用。
凝聚学科建设合力,打造新型智库助推内涵式发展
学校获批河南省学科建设研究中心,围绕“开展决策咨询”“提供社会服务”“深化科学研究”“推进合作交流”四项工作任务,打造省级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精品智库。中心成功承办“河南省首届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大会”,汇聚国内知名学科专家、全省高校学科负责人,对我省一流学科开展战略研讨、把脉问诊、传经送宝。我校在大会作《地方院校学位授予单位高质量建设发展路径研究与实践》报告,宣传了学校学科建设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协助教育厅编制《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刊,宣贯政策精神、汇聚优秀成果、展示精品案例,打造河南省研究生教育交流平台和宣传阵地,获得教育部研究生司领导和兄弟省份厅局认可,并在全国学位工作会上作为典型做法宣传。
锚定“四争先”目标,谋划学科跨越式发展新篇章
学校将始终以“四高四争先”为行动纲领,坚持“与国家战略同频、与河南发展共振、与产业升级共进”的理念,以更高站位谋划学科布局,以更实举措推动改革创新,以更强担当服务区域需求。围绕一流学科创建任务,积极推进学部制改革,促进学科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大学科交叉平台建设,构建学科学院融合发展体系。建立以基础学科为支撑、特色优势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为引领、学科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学科—平台—团队—贡献”四位一体建设机制,奋力打造立足中原、辐射全国的高水平学科生态体系,为河南“两个确保”“十大战略”提供坚实的学科支撑,以优异成绩迎接“十五五”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