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疫情日益严重,人人自危,他却勇敢逆行、挺身而出。争分夺秒十天科研攻关,加班加点多台生产交付。忙碌时,睡沙发、打地铺;遇难题,自己裁剪打磨开孔,终得“红外测温系统”设备,无偿提供回馈社会,全因这一颗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科研初心。他就是我校第三届“最美轻大人”称号提名奖获得者、软件学院教师黄万伟,让我们一起聆听他的“最美故事”吧!
科研攻关助力精准疫情防控
讲述人:黄万伟
大家好,我是学校软件学院教师黄万伟,很高兴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故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我和大家一样,十分关注疫情的发展。在得知适合于人员密集场所测温的红外热成像设备非常紧缺时。我就开始琢磨,之前我们研究团队曾经做过工业测温,用的正是红外热成像技术,虽然没有在人体范围内应用过,但是我想基础原理和技术应该是差不多的。
2020年1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组织做好红外体温检测仪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可能别人不一定会注意到这个通知,但是我对此很敏感,因为我一直想着为防范疫情做点什么。现在国家有需要了,我们应该挺身而出!我立刻召集团队成员开了个视频会议,大家认为物体测温和人体测温原理上是相通的,而且我们储备了一些实验材料,可以试着做出人体测温设备。虽然没有十足的把握,但是我决定,要做这个事情!
技术方案初步讨论后,我们就各自分工开始着手做。当时设备材料还在学校实验室里,又在封校,我们就向学校申请入校,把沉重的实验材料和设备仪器一一搬运出来。没有研发场地,我们就临时找了一个公司的办公室。当时是2月份,全国停工停产,大街上冷冷清清的,饭店都关门了,连外卖都没有。我们就准备了几箱面包、牛奶、方便面、速热饭。家人开车把我们送到目的地,4名团队成员集合后,就全力以赴投入到研发中。
为了尽快研发出测温设备,我们都自备了被褥,大家就吃住在办公室,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也不分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就是不停地工作,每天晚上干到12点才休息,晚上大家有的睡沙发,有的打地铺,都是累得随便躺下就睡着了。最困难的是开水比较少,只能保证大家的喝水和泡面。所以那几天大家都没有洗脚,我们睡觉都是穿着鞋子睡的,因为鞋子脱了气味太重了。但是每个人都没有怨言,只想着尽快把设备研发出来,尽快投入到防疫一线。经过10天的连续攻关,终于研发出了红外热成像人体测温筛查预警系统样机。大家都很开心,当天下午给大家放假半天,终于可以回家,洗个热水澡,并和家人一起吃顿热饭。
刚开始,我们的设备给多个单位试用,试用单位还有些顾虑,总觉得10天就研制出来的设备能不能用呢,温度测得准不准呢。当时我们大家心里也没谱,我就鼓励大家说“没问题的,相信我们的实力”。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数据显示,我们的测温偏差正负0.1度,行业标准是正负0.3度,说明设备的测温应用效果很好,也受到试用单位一致好评,这下子,大家的心终于踏实了。
虽然样机研发成功了,但是我们只有4个人,三头六臂也生产不了太多的设备。于是就积极联系生产厂家,可是由于是停工停产阶段,物料和生产人员不能保证,我们联系了很多公司都没有结果,最后终于有爱心企业愿意生产我们的设备。为了保证技术问题,督促早日生产出来,我和团队成员就常驻在公司里,手把手教工人如何装配设备。当时大部分工厂都没有开工,上下游需要配套的部分材料不好买,我们就和工人们一起想办法用已有的材料代替。实在找不到可供使用的现成零件、或者遇到尺寸不合适的外壳时,没办法,我们就自己动手,裁剪、打磨、开孔。那段时间,我们和工人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有一个念头——缩短设备供货周期。设备生产完成后,为了保证发货实效,有的设备我们都是直接送机场发航空,隔一天就可以到,最大程度地缩短运输时间,尽快将设备交付到客户手里。
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真像打仗一样,生活上,物质短缺,条件十分艰苦,还要连轴转地工作;心理上,由于不断地有难题冒出来需要解决,生产时也缺工缺料,而且还不知道最终能不能做成,十分纠结。但是在和平时期,在国家和社会面临困难的时候,虽然我不能冲到救援第一线,但是我们能利用专业知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防范疫情做一些小小的贡献,我很自豪,也很心安。
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通讯员:黄万伟、董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