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河南日报以《郑州轻工业大学:以学科建设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为题,发表我校文章,原文如下:
郑州轻工业大学:以学科建设引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
《河南日报》2025年05月26日05版
郑州轻工业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为主线,围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持续发挥学科龙头作用,坚持创一流、强特色、固基础、促交叉,以有组织学科建设赋能学校内涵式发展。
坚持学科引领 逐步建立有组织学科建设机制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区域发展需求,以有组织学科建设为抓手,逐步建立有利于学科组织化的制度体系,引导学科从自我发展向有组织模式转变。学科发展界限从壁垒坚固向开放融合转变,学科要素从分散向聚合转变。坚持目标驱动和资源驱动,强化学科建设的目标导向与顶层设计,科学编制学科发展规划。从“明确任务、找准要素,优化资源、部门联动,责任到人,强化考核”维度,完善学科的设置调整机制、运行管理制度等,建立了“以实力要资源,以贡献求发展”的资源配置模式,确保优质资源向优势学科、重点任务流转。学校学科发展理念和学科生态逐步实现五个转变,一是学科建设氛围转变:从不知“学科为何,学科何为”转变为学科建设“人人有责,人人有为”。二是学院思想认识转变:学科任务从“行政要求,被动申报”转变至“我要牵头,主动作为”。三是学科管理模式转变:从职能部门“各管一段”转变至“目标导向”的学科牵引一体化统筹模式。四是学科发展态势转变:学科目标从“埋头造论文”转变为“深入产业找问题”。五是学科组织范式转变:学科成员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围绕学科团队主研方向“集体作战”。通过逐步建立有组织学科建设机制,学科龙头地位日益稳固,学科统筹能力逐步增强,学科引领事业发展作用日益突出。
坚持战略引领 奋力提高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
作为行业特色突出的地方高校,担负着为区域和轻工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大使命。学校以“四个面向”为基础,秉持“创一流、强特色、固基础、促交叉”的理念,持续推动学科转型升级。构建了高峰学科、高原学科、基础学科、新兴学科“四轮驱动”的学科体系,支撑学校成功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学校建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装备智能制造”“氢能科学与技术”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群,高端装备、人工智能等22个新一轮省级重点学科。牵头组建中原食品实验室,深度参与“嵩山”“龙门”等3家省实验室和9家省创新联合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系统性支撑。依托优势学科,学校先后获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构建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锚定“一流学科”创建目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设立一流学科创建特区的实施办法》系列文件,突出建设重点,持续激发学科建设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逐步打造出“一流引领、特色凸显、整体跃升”的良好局面,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夯基筑台。
深化目标引领 系统推进学科影响力提档升级
学校紧扣河南省“高等教育起高峰”战略部署和“一流学科”创建目标,面向学科前沿和产业需求,持续优化学科布局,促进交叉融合,以化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等优势学科为核心,凝练打造学科优势特色,强化有组织科研,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构建学科动态监测与精准提升体系,以优势特色学科为突破,带动学科水平整体提升。聚焦前沿交叉领域培育创新增长点,同时强化周期性评估反馈与多维度质量保障,推动学科建设从数据监测向内涵优化延伸。分层分类配置学术资源,以差异化支持策略激活学科内生动力,并借助动态督导与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学术影响力与创新能力的系统性跃升。截至目前,学校工程学、化学、农业科学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快速提升。
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国家和河南省发展战略,以早日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为目标,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分层分类机制建设,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人才、平台及资源保障机制,处理好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优势学科与新兴学科的关系,不断释放学科新动能、新活力,推动学科内涵发展。同时,建好用好河南省学科建设研究中心,强化对学校学科建设的引领力和支撑度,为河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链接地址:https://dzb.henandaily.cn/html5/2025-05/26/content_14_1739455.htm?cur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