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高而立 向新而行】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25-05-26 设置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港澳台办)坚持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发展目标,持续深化对内改革与工作创新,对外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以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为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对外开放顶层设计不断优化

学校以推动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主持开展《高校国际化工作考核评价改革》和《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及内部治理体系改革》两大课题。通过出台《国际合作与交流工作评价考核办法》及配套绩效奖励制度,首创“核心任务分解+分类分级考核”工作机制,将国际交流专项纳入学校7大年度考核体系。2023年起实施“目标任务清单制”,按学科特色差异化分配19个二级学院的年度指标,建立“工作量核算—绩效奖励—专项督查”闭环管理体系,有效激发二级单位创新活力。

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进展顺利

学校以2022年入选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为契机,构建“党委统筹、专项规划、工程驱动”的立体化建设格局。创新实施开放氛围、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交流效果、组织保障等“五大提升工程”通过三年建设,学校在2024年中期评估跃居全省本科高校第六。

中外合作办学持续转型升级

2023年4月获批设立郑州轻工业大学奥克兰大学智能工程联合学院,成为河南省“十三五”以来首个中美合作本科层次办学机构;与意大利卡梅里诺大学共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24年获评首批“河南省优质中外合作办学培育建设项目”,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0.82%,其中13人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在项目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2+2”双学位、“3+1”本硕连读、“双导师”中外博士联合培养等多元人才培养体系,实现本硕博全链条贯通式培养。

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大

积极构建“政策激励-平台支撑-项目驱动-服务保障-心理评估”五位一体培养机制,推动学生国际流动。建立“校、院、班”三级宣讲网络,“十四五”期间开展国际教育专题活动79场次,实现新生入学国际化宣讲全覆盖。依托教育部“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连续三年培养252名精英学员;创新资助体系,设立国际交流专项奖励基金、博士联培专项经费,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双博士、双硕士、双学士,开展短期交流交换、国际组织实习等项目。912名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赴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交换学习及学术交流,基本实现学科、专业、年级全覆盖。

师资队伍国际化能力不断提升

实施“引育并举”人才战略,高端引智实现突破,柔性引进欧洲科学院院士、挪威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研究院院士等5名国际专家,组建中外联合博导团队44人;培育机制持续完善,选派教师通过国家公派等渠道赴境外研修或访学;长期外教聘请人数稳居全省高校前三,加强外籍教师授课质量监控,构建“课前准入-课中督导-课后评估”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外教授课优良率连续五年保持95%以上。

来华留学生教育取得突破

深入实施“留学轻大”品牌建设工程,构建“招生-培养-服务”全链条体系,生源规模稳步扩大,五年累计招收留学生273人次(含线上),生源国别超20个;培养体系创新突破,启动学校首批研究生全英文课程(群)建设立项工作,为开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奠定坚实基础;平台建设实现跃升,2024年成为河南省唯一入驻教育部语合中心“中文+”综合服务平台高校;硬件设施跨越升级,完成东风校区留学生公寓改造,打造“智慧教室+文化体验室+生活服务区”三位一体现代化学习空间。留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在河南省“魅力汉语,‘豫’你同行”大赛中斩获三等奖。

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不断加强

深化“会议搭台-项目牵引-平台支撑”协同创新模式,学术影响力持续扩大,连续三年承办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河南分会,分会成果亮相北京主会场;科研合作量质齐升,获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项,授权国际合作专利25项、发表高水平国际合作论文200余篇,获批河南省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3项,与国际知名大学联合申报政府间合作研究项目,建成10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国外高校建立博士生双导师制,联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中外人文交流内涵不断丰富

作为全省唯一朝鲜语人才培养单位,成立东北亚研究中心并举办首届韩国语教育学术研讨会;国际中文教育创新突破,成为全国首个向伊拉克派遣中文教师高校,协助萨拉赫丁大学设立该国首个中文系,获批教育部语合中心部省协作机制项目;文化交流成果丰硕,选派20名教师赴美国、伊拉克、刚果(金)等国开展国际中文教育,连续举办国际师生及豫港澳师生文化夏令营,入选“中非高校联盟”交流机制中方成员、教育部语合中心“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接收单位,构建“区域研究+语言服务+文化传播”三位一体人文交流体系和覆盖亚洲、非洲、欧美三大洲的立体化人文交流网络。

学校国际“朋友圈”不断扩大

与30余国100余所高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与美国奥克兰大学、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马来西亚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中外双导师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项目。“十四五”期间实现双向交流提质扩容,累计派出28个公务出访团组,接待33个国外院校来访团组,新增与50所高校合作协议70余份,形成“项目合作-平台共建-人才共育”三维联动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9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教育对外开放作为五大战略任务之一,其重要地位前所未有。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5年1月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和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也先后出台了《新时代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及其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和河南省相关的工作部署和政策要求,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要持续加大深层次改革,健全对外开放工作体制机制。深化校院协同机制改革,建立国际处统筹、二级学院主体、师生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协作网络,加强外事政策培训,提升院系外事业务能力和外事管理人员服务能力,打造一支“有情怀、懂业务、敢担当、能创新”的国际交流合作管理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加强资源供给,优化健全激励机制和国际化考核指标体系。加强国际化制度保障,持续推进国际化课程和专业建设、研究制定全英文授课教师资格认定、教师出国(境)进修培训等有助于提升教职工国际化发展能力的专项措施。

要持续扩大高水平开放,实施“三维拓展”行动计划。巩固欧美传统合作圈,深化与欧美高校的交流合作,补齐与俄罗斯交流短板;深耕亚太新兴市场,充分利用国家、河南省与东盟、中东欧、非洲、拉美、阿拉伯地区教育交流机制,积极参与国外院校联盟、行业协会,着力搭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中外院校交流平台;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探索与企业合作“出海”新形式,通过“中文+专业”教育模式,争取在沿线国家设立境外办学机构,增强服务国家战略新能力。

要持续推动高效能治理,激发二级学院开放内生动力。加大教师国际化教学和科研能力建设,打好“外引内培”组合拳,加快顶尖人才引进,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引进专业外籍教师,同时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积极性,推进境内外培训和学习交流,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学术卓越、结构合理、勇于担当、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视野的一流国际化师资队伍,打造高端创新人才“集聚地”、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科学研究国际合作,争取设立国家级和省级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其他科研平台。大力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重要国际学术组织,构建国际学术人际网络,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瞻望“十五五”,国际处(港澳台办)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持续深化开放,坚持守正创新,为建设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力的郑州轻工业大学贡献对外开放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