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高而立 向新而行】以数字赋能为手段,深入推进学生社区高效能治理

供稿单位:学工部(处)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25-04-21 设置

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责任使命,郑州轻工业大学学生工作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河南省委“四高四争先”决策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数智赋能学生社区高效能治理的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应用与学生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致力从数据“管理”向服务“智理”转变,打造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强劲“驱动器”,推动学校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站式”学工服务平台

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迈向智慧学工“新阶段”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教科信函〔202113号)》、郑州轻工业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精神,近年来整合建设辅导员工作平台、学生日常管理、心理咨询、奖励资助、毕业生就业、学籍档案等一系列应用集成系统,打通学工、教务、后勤等多部门数据资源,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干预”的转变,逐步搭建以服务为保障、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化学生社区治理服务平台,采用“大数据+工作流”智慧引擎来优化学生社区治理工作新模式,着力构建数智化赋能基层学生工作的应用管理及服务体系。

学生数据治理管理平台

消息通知服务平台

由单向管理向协同治理转变,提升高效能治理“新动能”

一是科学规范学生日常管理。持续推进智慧学工服务平台系统开发建设,综合运用PC系统和微信平台,不断增加各项服务功能,推动服务触角向精细化延伸。先后开发学生奖学金、学生请销假、大学生思想状态调查、困难生认定、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辅导员评议、消息提醒等日常管理模块,分类设置系统权限和职位权限、学生学籍状态管理、学生信息资料库等,逐步实现数据管理平台的系统对接,实现数据多跑腿、师生少跑路,使管理服务工作更加高效、科学、规范。二是重塑构建学籍学业管理。学校依托教务管理系统提供统一的业务办理流程和规则,将学生学籍异动、专业分流、重修选课、成绩查询等业务实现线上办理,学生满意度不断提升。建立高效率的学业预警机制,打通信息数据孤岛,实现多部门数据互通共享,通过对本科生成绩数据挖掘、分析和信息推送,实现学校、家长及时掌握学生学业进展情况,精准地为学业困难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帮扶,促使基层治理由事后处理型事前事中预防型转变,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三是精准提升二课育人功能。学校开发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依托青年大学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主题团日、团校教育等组织育人载体,结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创新创业、文体活动等实践育人活动,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第二课堂参与情况,通过科学决策和精准服务,实现育人效果可评价、可测量、可呈现,全力构建“事务驱动型”的全新第二课堂管理服务平台。四是人性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及时开发“朗心”心理健康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为学校师生开展手机端集体心理健康测评和个体人格探索测评功能,系统设置常用量表55个,近三年累计为近5万名师生开展心理测评活动十万余次。创新开启“AI密友”24小时人工智能心理陪伴小程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自主心理测试、正念冥想训练、AI一对一心理疏导等多项服务功能,为全校师生提供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体验。五是个性化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引入“工作啦”“北森生涯教育一体化平台”“智联招聘AI简历/面试”等系统,搭建智慧就业信息化平台,实现生源导入、信息浏览、职业测评、简历投递、线上签约、档案查询等就业服务全流程信息生态闭环,以数据驱动链接就业全程,提供便捷、智能、精准的就业服务体验。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推动就业服务创新升级,学校就业信息网注册用人单位达7800余家,近三年发布招聘信息15000余条,日均浏览2500人次,受益学生5万余人。

学生社区运行数字大屏

由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打造协同育人“新模式”

一是主动服务学校迎新工作。为新生提供全方位、多通道的迎新报到服务体系,减少学生入校流程的繁琐环节,优化报到注册体验,不断完善学生迎新系统,通过系统升级促进各部门间的信息流通与协作,形成标准化数据接口与共享机制,集成身份验证、财务缴费等业务平台实时数据,实现新生报到注册、学费缴纳、绿色通道、信息采集等重点业务的串联协同,实现精准管理与服务。近年来,新生通过系统完成报到注册率达99%以上,给学生创造了更加便捷、高效、温馨的入学服务体验。二是精准服务学生安全管理。始终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先”的原则,开发上线“无感预警”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参与学生在校安全管理工作,建立“辅导员-学院-学生处”三级系统管理网络,设置“红、黄、蓝”三级预警体系,通过每日全校学生宿舍门禁通行数据、上网数据、一卡通消费数据、请销假数据等,自动识别学生在校状态和位置,帮助学生基层管理更精准,预防学生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智慧学工平台开发学生节假日、寒暑假离返校模块,通过对学生离返校数据的实时更新与智能分析,精准掌握学生假期离返校去向和动态,不断推动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转型。三是深入服务学生资助育人。近年来,通过强化信息化技术深度应用着力构建更加公正、透明、高效的资助管理体系,在多源数据互联互通、困难学生智能识别、受助学生精准画像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通过搭建“数据中台”、建设资助工作综合数据库,实现对困难学生信息与国家、专项、校内3个层次13类项目的资助对象进行统一管理。2022年,上报的《加强信息技术融合,强化资助服务实效》作为唯一推荐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学生资助信息化工作典型案例汇编》。

无感预警系统

由日常监管向安全高效转变,开创服务保障“新局面”

一是完善数据安全网络。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技防人防双结合,规范数据使用、共享安全责任机制。通过日常监管提高学生数据的采集质量和利用效率,常态化开展安全风险研判工作,完善数据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机制,为学生社区治理各项工作提供安全、高效、完整的数据服务和现代化技术保障。二是规范学生信息平台操作。制定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建立用户权限管理机制,严格管理各类登录账号和权限,相关重点数据查询附加保密水印,所有下载服务提供数据加密管理,实现敏感数据溯源和传播控制,结合多因素身份验证,提高学生账户的安全性和防御能力。统一对接学校身份认证服务,定期进行安全扫描,自动备份数据库,发现潜在漏洞及时修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提高学生对信息化系统服务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保障信息平台的顺利安全运行。

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按照“四高四争先”科学谋划,持续提升数字赋能学生工作的高效能治理水平,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深化“三全育人”理念与数智技术的融合发展,推动AI技术从“工具辅助”向“决策支持”升级,构建更具韧性的数智赋能学生社区治理生态体系,继续以数据为驱动力,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教育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持续完善“学生一网通办”,实现学生工作不同部门、不同业务平台间的数据流通和整合,凝聚各方力量强化对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的培养,推动学生管理服务工作进一步提质增效,以学生工作数智化建设为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贡献学工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