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大河网以《“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的建构与实践》为题,报道我校通过在全校青年大学生中开展“诵读马列主义经典、现代文学红色经典,吟诵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活动,着力打造“经典诵”文化育人品牌。原文如下: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如何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端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郑州轻工业大学通过在全校青年大学生中开展“诵读马列主义经典、现代文学红色经典,吟诵中华传统经典诗词”活动,着力打造“经典诵”文化育人品牌,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大学阶段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与中学生相比,青年大学生在认知力方面向着更加抽象、概括和逻辑性方向发展,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迁移能力,能逐渐独立把外来信息选择加工,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理解力方面,大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和其他各种信息的内在含义,并作出独立思考,而不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感官体会上。在记忆力方面,大学生意义识记能力进一步增强,意义识记能力是建立于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记忆能力,其特点是记忆长久且能引发思考。意义识记也能使记忆的容量随之增大。青年大学生能够更多地运用意义识记的方法进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质量。在创造力方面,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对新的知识有自己的见解,并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结合青年大学生的阶段特征,开展经典诵读就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意义。青年大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学习能够从诵读转化为理解、思考,再从理解、思考中形成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加强诵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这就是有意义的诵读。
另一方面,由于文化多元化趋势日益加深,各种文化的撞击和冲击给正在形成自身价值观的大学生带来了思想的冲突。在急剧的社会变迁时期,许多传统价值观念系统在多种文化的相互冲击中逐渐丧失其功能,而新的价值观念又零散杂乱而不成系统。在这种新旧价值观并存且相互冲突的社会环境中,大学生很难根据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合理而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使他们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无所适从的境地。因此,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正确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就显得格外重要。经典诵读,能够帮助青年大学生找到文化根基,是净化心灵以及丰富思想内涵的最佳途径。
二、“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的内涵与范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现代文学红色经典作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立足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诵读“三典”,即马列主义经典、红色革命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增强师生文化自信,引导广大青年师生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信仰者和坚定实践者是“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的应有之义和必然选择。
一是诵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引导青年师生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践行者。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包含着经典作家所汲取的人类探索真理的丰富思想成果,体现着经典作家攀登科学理论高峰的不懈追求和艰辛历程。”诵读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加思想深度和训练思维方式的过程,也是培养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过程,会使青年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崇高风范和人格力量的熏陶,从而实现自己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的升华。诵读经典作品出于声、入于心、感于思、化于行,对于引导广大党员和青年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做共产主义理想的忠实信仰者、坚定实践者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诵读现代文学红色经典著作,传承革命精神,赓续红色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也体现在一系列红色革命经典著作中,通过朗诵红色经典诗歌、剧本、小说片段等的艺术形式,引导青年师生重温经典,感悟革命先辈的家国情怀、献身精神,激励他们用青春芳华诠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三是通过吟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作了精辟阐释:“学习和掌握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吟诵是中国传统的读书法,也是一种典型的口传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人读诗文时,通过抑扬顿挫的声调、生动的肢体动作,对抽象而平面的文字进行延伸,从而有声地表现作品意蕴。中国古典诗歌是鲜活的、伴随着吟诵传统发展的,正是凭借着中正平和的吟诵,风骚之义世代传承,彬彬之风千年流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吟诵因失去了传承重要载体——私塾而日渐式微,几成绝学。新时期以来,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吟诵之学又重新回到人们视野。通过吟诵传统读书法,让广大青年大学生深刻感悟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的路径选择
“经典诵”文化育人工程以“诵读经典,浸润人生”为宗旨,以师生诵读马列经典著作、红色革命经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为内容,着力实施“四个一”工程,即组建一个队伍、打造一批精品、设置一个平台、建设一批基地、产出一批成果,积极影响和带动全校更多的师生参与到阅读、诵读经典的行列中来。
一是组建一支队伍。河南省吟诵学会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公益性吟诵社会团体,挂靠郑州轻工业大学,秘书处设在郑州轻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近年来,郑州轻工业大学依托河南省吟诵学会的专家资源,以打造“经典诵”文化育人品牌为契机,建立起一支由吟诵专家、专业教师、社团学生为主体的吟诵、朗诵导师队伍。现有吟诵、朗诵指导老师10人(其中教授、副教授7人),配备学生社团辅导员3人。指导教师为本科生讲授《吟诵基础》《走进格律诗殿堂》《中国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将讲授朗诵、吟诵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了大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对朗诵、吟诵规律的把握程度。
二是打造一批精品。分马列经典著作、红色革命经典作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三个板块,择取经典作品,排练、打造一批精品。马列经典著作选取经典片段,比如《共产党宣言》《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等;红色革命经典诸如《可爱的中国》《与妻书》《沁园春·雪》《长征》《念奴娇·追思焦裕禄》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以古典诗词为主,诸如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将进酒》《登鹳雀楼》等、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离骚》《春望》、以孝慈文化为主题的《诗经·蓼莪》《游子吟》等。文化不仅需要理解与传承,更要创新和体验。在遴选好作品的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青年大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进行反复排练。学校每年5月要举办“经典照亮人生”诵读比赛,各个学院集中展示排练的节目,切磋交流,互鉴提升。学校还利用传统节日,开展主题诵读活动,比如清明、中秋、重阳等,让师生亲近经典、深化对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是设置一个平台。适应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新形势,在学校网站设置“经典诵”在线平台,遴选一批朗诵、吟诵精品,供师生学习。目前已经有朗诵作品《黄河性格》(2020年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舞台剧《烈火中永生》(2121年“百年党史青年说—百校大学生讲党史一等奖获奖作品)、吟诵作品《关雎》(2021年河南省中华诵写讲大赛一等奖获奖作品)等获奖精品短视频上线。后期继续丰富完善该平台,上传师生吟诵、朗诵精品,建立吟诵、朗诵资源库。这些诵读精品为后学者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也是对参加赛事的大学生的一种鼓励。
四是建设一批基地。坚持“走出去”,扩大影响,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师生奔赴省内外广大农村地区,以支教为形式,传播传承经典文化,同时,建立若干社会实践基地,在更加范围扩大“经典诵”影响力,服务当地文化建设。比如,2019年暑期,组织青年大学生赴驻马店市泌阳县开展支教帮扶,在当地中小学开展朗诵、吟诵系列展演,并指导建立泌阳县中小学诵读协会,传播经典文化,助力当地文化建设,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链接地址:
大河网:https://4g.dahe.cn/theory/202206141041248#10006-weixin-1-52626-6b3bffd01fdde4900130bc5a2751b6d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