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郑州轻工业学院 “一基两点”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供稿单位: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17-11-02 设置

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回信,着实让郑州轻工业学院2014级会计学专业的方航宇成了校园名人。由他牵头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榆枣红”,作为河南省唯一一支参赛队参加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方航宇的“牛”来自于扎实的专业技术和回报乡梓的温情。他运用所学的电子商务技术,大力推介家乡传统特产——榆林枣。仅2017年,“榆枣红”项目就与洛川多果乐果业公司、洛川建森苹果专业合作社分别达成多项合作意向,从而使榆林枣由“待字深闺”到红遍中国。

像方航宇这样的“双创”典型在郑州轻工业学院不胜枚举,像“榆枣红”这样的“双创”团队目前已有300多个,200多个“双创”项目正在稳步运行,其中一半以上的项目成功办理工商登记。这些“双创”团队和项目如同耀眼的启明星,引领着“双创”型人才培养前进的方向。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中心任务,而以哪种模式培养人才和培养哪种类型的人才则是完成中心任务命门所在。40年来,学校情系轻工、立足行业、紧跟时代,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工程应用+实践+创新”,即“一基两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为基础。学校坚持统筹教学和科研平台建设、统筹学科和专业建设、统筹研究生和本科教育的“大教学观”,和“厚基础、精专业、重实践、多课堂”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既能体现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又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创新校企联合“3+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3年,在企业累计学习和实践不少于1年:针对国际教育培养特点,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再到与学校合作办学的国外高校学习两年:针对软件学院等专业的特点,组建本科教学实验班,试行以“两大一小”为特征的“三学期制”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朝鲜语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到韩国实习的平台和各类竞赛展示机会,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着力点。建校40年来,学校坚持和发扬工科院校面向行业、重视实习实训的教学传统,在学生中形成了“学习”“实践”并重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统筹安排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做到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专业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相应专业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场地、师资建设一体化。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以启动“卓越计划”为契机的“双创”教育,为像郑州轻工业学院这样的行业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校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学校大力实施“3+1”校企培养模式,让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近年来,同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格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合作协议。明确提出学校同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使工程人才培养的改革更加贴近社会需求。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实践平台,制定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导师队伍,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每年投入500万元创新创业专项资金,支持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在国际国内各类学科竞赛中屡获大奖,获得了包括“IF国际概念设计奖”全球第4名、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等1000多项奖励,“3D实物打印机的设计与控制”“长航时四旋翼航拍无人机”等329个创新项目获批为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基于雨水收集的智能绿地喷灌系统”入选2015年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展示项目。“星空众创空间”获批为河南省众创空间。


返回原图
/